毛片免费网站,叶问终极一战,亚洲av午夜精品,兔费一级毛片

您好,歡迎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!

全部分類

您的位置:  首頁 > 文字 > 民族工藝 > 編織  > 詳細頁面

民間竹編藝人匠心守藝50載 演繹竹子“變形記”

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 作者:施紫楠 吳建勛 2022年05月25日 閱讀量:

黃大青正在加工編織竹制品的竹篾 吳建勛 攝

  冬意凜然,來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章村鎮(zhèn)章村村“大青竹藝”工作坊,還未進門,就見到工作坊主人黃大青編織的身影。

  一雙靈巧的手在竹絲間靈活穿梭,手指翻飛之間,一根根翠竹化身竹籃、竹籮、竹編燈罩……工作坊內(nèi),各種各樣的竹編制品琳瑯滿目,更有牛羊馬等造型的竹工藝品,新穎別致。

黃大青正在用鉛筆做設(shè)計圖紙 吳建勛 攝

  黃大青是章村村的一名竹編藝人,今年69歲,從事竹編50多年。從小,他就對竹編有著濃厚興趣,17歲進到村里一家竹器廠跟著老師傅學(xué)竹編,從此手中的竹絲便不再放下。

  眼前一塊一人多高的“太湖石”,是由竹子編織而成的藝術(shù)品,雖然有些抽象,但不難看出這件作品的技藝之精巧,制作之精細。這是黃大青的得意之作,從構(gòu)想設(shè)計到編制完成,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。

  “我們章村村到處種有竹子,竹制品在家里隨處可見,竹編在以前是一門很吃香的手藝?!秉S大青一手精湛的竹編技藝,是靠時間打磨出來的。在他的學(xué)藝生涯中,3年學(xué)徒,4年“半作”,7年后才正式出來單做。

黃大青的雙手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老繭和疤痕 吳建勛 攝

  竹編工藝品造型簡單,但工藝復(fù)雜。從粗糙厚重的毛竹成為寬不到一厘米的竹篾,需要經(jīng)過上山挑選毛竹、刮節(jié)、劈篾、過劍門、刮光等多道工序。

  竹編手藝是個技術(shù)活,更是個傷手的活。黃大青傷痕累累的雙手,便是竹條經(jīng)年累月留下的“印記”。

  “不管編什么形狀,只要在腦子里過一遍,就知道怎樣編出來效果最好?!秉S大青善于動腦筋,他編織的體積最大的一件作品高3米,直徑2.7米,整整用了30根竹子。

  漸漸地,憑借“藝臻完美”的技藝,黃大青在這個不起眼的小行業(yè)里闖出了名氣,越來越多的人找上門來請他做竹編。

  2009年,黃大青受邀遠赴非洲盧旺達參加中國國家林業(yè)和草原局的一個援外項目,一呆就是2年,耐心地將竹編技藝傳授給國外友人。

  回到中國后,中國美術(shù)學(xué)院的教授找到了黃大青,鄉(xiāng)村手藝與美院設(shè)計結(jié)合,現(xiàn)代美學(xué)賦予了這項非遺傳承更多的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。黃大青的竹藝作品,也因此走向中國各地,甚至海外。

黃大青的竹編藝術(shù)作品 吳建勛 攝

  近年來,隨著生態(tài)旅游興起,竹編這門古老的手藝也迎來了新的春天。

  安吉許多民宿酒店十分青睞黃大青的竹編工藝品,他的訂單量也越來越大。

  “已經(jīng)編了50多年,我以后還會一直編下去。”黃大青說,因為竹編工作很辛苦,不少徒弟都改行了。如今,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年輕人愿意學(xué)這門技藝,盼著能有個傳承人將竹編技藝世代傳承下去。

作者:施紫楠 吳建勛

  資料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
  

聲明:轉(zhuǎn)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文圖或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作者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