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巍山的彝族打歌,就不得不說說字升老師。字老師在當?shù)胤Q得上是“打歌通”。1966年從云南藝術(shù)學院音樂系畢業(yè)后,30多年來一直從事民族音樂的收集、整理、加工、創(chuàng)作、演出等工作。他跋山涉水,走遍村村寨寨,參與完成了“巍山縣民族民間舞蹈集成”,并憑借扎實的音樂知識功底,改編了近百首民族樂曲。他的30多個作品獲得過省、州的不同獎項,他主編的“哄娃娃調(diào)”、“彝山夜”、“彝山情歌”3個作品在云南省首屆藝術(shù)節(jié)和兩屆中國藝術(shù)節(jié)上受到好評。另外的13個作品曾分別在日本、泰國和歐洲等國家演出,17首民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(fā)表過。
一說起巍山的打歌,字老師立刻神采飛揚,眼里閃爍著快樂。說到興之所至時,他就著小院的空地,舞了起來。那淳厚的嗓音伴著優(yōu)美的旋律和灑脫的舞步,帶人進入一個精彩絕倫的打歌世界,難以自拔。眼前這個純樸熱情的彝家人,就是最真實自然的打歌人。
巍山彝族自稱“臘羅拔”,“拔”是人的意思,即“臘羅人”?!疤じ琛庇址Q“打歌”,彝語為“阿克”,是巍山地區(qū)流行最廣的少數(shù)民族民間喜聞樂見的集體舞蹈。所謂:“彝家戶戶有火塘,彝山處處是歌場”,無論婚喪嫁娶、飄梁豎柱,吉慶佳節(jié),山林廟會,彝家人都要舉行打歌。
巍山打歌歷史悠久,有較多的歷史文獻記載:唐·樊綽《蠻書》載“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閭巷,吹壺蘆笙,或吹樹葉,......用相呼召”。清·康熙《蒙化府志》載:“宴會則踏歌跳舞。”《蒙化府志稿》:“婚喪宴客......踏歌時懸一足,作商羊舞,其舞一人居中吹笙?!?nbsp; 巍寶山文龍亭現(xiàn)存的《松下踏歌圖》,就繪記著從前人們打歌的場面。
巍山打歌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(chǔ)。“蘆笙一響,腳桿就癢。笛子一吹,調(diào)子就飛?!狈彩怯腥巳壕蹠牡胤蕉家蚋琛?/p>
初看打歌似乎平穩(wěn)單調(diào),其實不然。當打歌進入高潮時,那變化萬千的舞步,優(yōu)美的舞姿如重陽的菊花千姿百態(tài)。馬鞍山打歌熱烈粗獷奔放,場中關(guān)公舞刀翻滾有很強的戰(zhàn)斗性,催人振奮,那十六平擺又顯得輕盈嬌美,恰似鴛鴦戲水,而那三翻三轉(zhuǎn)的大轉(zhuǎn)又猶如一套格外健美的技巧運動,有力的勾腳又似充滿韻味的體育競技。五印的打歌抒情優(yōu)美,男子的下蹲全轉(zhuǎn),敏捷瀟灑;女子的半轉(zhuǎn)、全轉(zhuǎn)婀娜迷人。而東山的打歌,男女動作對比強烈,相互映襯,男子比較活潑跳躍,女子則含蓄典雅,特別是中間的雙刀對舞又顯得雄健威武,既是充盈音樂韻味的優(yōu)美舞蹈,又是剛健的武術(shù)。青華的南山弦子歌又顯得別具一格,彝家打歌中惟有它用漢語唱調(diào),祭祖打歌時還要在場中擺設(shè)三牲供品和點燃香錢紙火,笛聲婉轉(zhuǎn),三弦錚錚,女子手拿羊皮,步步典雅,動作前后大幅度擺動,造型大方優(yōu)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。巍寶及云碧一帶的打歌,既有馬鞍山打歌及五印打歌的特點,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。
巍山彝族打歌在歷史文化長河里醞釀發(fā)展,逐步形成了不同地區(qū)鮮明的個性和風格。
東山打歌,十分講究規(guī)矩。打歌都有規(guī)定的日期,不許隨便打歌。各個時節(jié)的打歌都必須嚴格按照規(guī)定程序進行?!岸掳恕笔且妥遄畲蟮墓?jié)日。這天彝家要殺雞宰羊,把宰了的羊掛在樹上,用樹枝把村口的路堵塞起來,謂之“柵大路”。一般情況,村里人都不出去了。傍晚,全村老少打歌起舞,飲酒狂歡,通宵達旦。東山一帶打歌后,還要“搶客人”,誰家搶到的客人多,誰家就有福氣。每場打歌都有一家做東道主,要事先邀請歌頭,開始前先在歌場中燒一堆篝火,再請寨中有聲望的老人開場。老人雙手將蘆笙舉過頭,呼喚“起、起!”稱“祭蘆笙”。眾人圍火喊“呼啊喂!”才能緩緩進入歌場打歌。打歌中的大刀是圣物,平時要放在公房中,每打一把刀都要殺牛祭祀。不同場合的打歌,用不同的套路和唱詞。
西山打歌要開放一些。打歌是西山彝家重要的生活內(nèi)容,無論什么場合,約束甚少,任何人都可在歌場中盡情發(fā)揮自己的才能,只要蘆笙一響,人們就圍攏打起歌來。
五印打歌是巍山幾種打歌中流傳最廣的一種。一般都在婚喪節(jié)慶或上梁立柱的吉日夜間進行?!靶‰u足山廟會”、“老黑棚”、“財神會”等廟會白天也進行打歌?!岸鲁醢恕痹谂=粥l(xiāng)阿徐地熱水潭的打歌最為熱鬧,屆時方圓百十里的彝家男女老少都要趕來,夜間凡周圍有一點平整的場地,都成了打歌場。五印打歌,歌場上也比較自由。打歌時男子用手掩耳,用假嗓唱調(diào),男女一唱一合。
青華南部流傳著一種“青華弦子歌”,打歌時是用漢語演唱打歌詞的,所以,又叫“打漢歌”。弦子歌是圍繞一張供桌跳,雖燒篝火,只供旁觀者取暖用。打歌時,男舞者抱彈一桿約1米多長的大三弦,女舞者披長羊皮褂,打歌開始后,將羊皮褂脫下卷成一團持于左手,右手拍擊用以伴舞。
馬鞍山打歌是巍山打歌中最奔放流暢的一種,以青云打歌為代表,節(jié)奏明快多變,動作粗獷奔放。這一帶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都要打歌。自古以來,各村輪流做東道主。青云打歌除廟會打歌外,每一場打歌都有東道主,東道主事前需拜請歌頭(有名望的民間歌手)。打歌日傍晚,在歌場的中央燒起一堆篝火,備下米酒,人們在蘆笙、笛子的引導下,以篝火為圓心圍成圈,踏地為節(jié)奏邊唱邊跳。人們盡情地展示嘹亮的歌喉和健美的舞姿,流露肚中的才華。東道主不斷地添柴加火使篝火越燒越旺,熱情地給歌手敬酒遞煙傳茶,歌場氣氛如奔騰的大海一浪高過一浪,通宵達旦。
巍寶山打歌則蘊涵了更多的歷史色彩。每年農(nóng)歷二月初一至十五,巍寶山山會期間,附近的彝族群眾都要聚集在一起舉行打歌。
巍山豐富的民族民間歌舞藝術(shù),傳承千百年,構(gòu)成了豐厚的文化積淀。20世紀50年代巍山馬鞍山的青云打歌就進了北京,向首都人民獻藝,滇池湖畔多次留下了彝家人打歌的身影,蒼洱之濱彝歌蕩漾,巍山打歌多次奪魁。上世紀80年代巍山彝家一行十二人以云南民間藝術(shù)團的身份東渡日本,參加東南亞民族民間藝術(shù)節(jié),先后在日本的東京、大阪、名古屋等六大城市公演,受到了國際友人的熱烈歡迎。
如今,在榮譽與喝彩聲中,巍山打歌人依舊踏著快樂自在的節(jié)拍,繼續(xù)傳遞著彝家人的熱情。
資料來源: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