壯族“婭王文化”是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最具有壯族傳統(tǒng)特色的古老文化、西林縣最厚重的文化之一---“句町文化”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在西林廣大的壯族地區(qū)最為廣泛流傳,最具古老語言和民族特色,在壯族地區(qū)有著深遠影響的民族文化之一。
“婭王”是從“婭禁”(壯語音譯,即巫婆)民間山歌念唱出來,“婭”是祖母之意,“王”是帝王(女帝王)?!巴酢边€有另一種解釋,代表她孫子的名稱,壯族稱呼婦女老人叫“婆”,加孫子名來稱呼,就叫“婭王”。“婭王”,傳說是專管民間生育兒女的女神,又是壯族婦女最崇拜的一位女英雄,她病危于七月十七日,所以每年農(nóng)歷七月十四日至十八日壯族婦女都聚集在一起,在“婭禁”的主持下進行祭祀活動。“唱婭王”祭祀活動一般都是每年農(nóng)歷七月十四至十八日舉行,十四日至十六日是做好擺臺準備,主要做道具,剪花腰帶、畫龍鳳,剪金幣、銀圓,建花樹,種竹筍、掛帳篷等,都是布置場地所必須做的準備工作。唱婭王祭祀活動是在“婭禁”主持下舉行的,所以“婭禁”成了活動編導(dǎo)和主演的角色,其他婦女代表“句達”,意思是一起把魂送上天堂去看望“婭王”,同時也表示是來聚集熱鬧,協(xié)助“婭禁”完成整個儀式。
婭王是壯族民間傳說中一位創(chuàng)造萬物的女神,也是壯族先民勤勞、善良和智慧的化身。關(guān)于婭王的傳說以及民間婭王祭祀活動的歷史十分悠久,大約在遠古時代就已產(chǎn)生,因此也被認為是一種原始宗教,屬于祖先崇拜,源于民間自發(fā)性的精神寄托,在壯族民間具有廣泛的信仰傳承。由于流傳年代久遠,經(jīng)過不斷演化,婭王傳說在壯族民間遠不止一種版本,但是各種版本的內(nèi)容均大同小異。
以下所展示的是流傳于廣西西林縣及附近的云南、貴州省的幾個市縣----即句町古國屬地壯族民間中的一個版本。即每年農(nóng)歷七月十七日是婭王病重日,十八日是婭王的祭日,十九日送婭王上山,經(jīng)過十二道山后,葬于濕潤的芭蕉林里。二十日婭王復(fù)活升天,又變成了仙。次年的七月十四又降臨人間,體察人間疾苦,年年如此,周而復(fù)始。因此,每到七月十四,家家戶戶都開始做糍粑供奉婭王,七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這幾天,各村寨的壯族村民都自發(fā)地舉行莊重的祭祀儀式,紀念這位偉大而仁慈的先祖,向她祈求福運。
文革中,“唱婭王”被視為迷信活動,遭到嚴重的破壞,傳唱被禁,傳承人受到嚴重迫害,近年來才開始復(fù)蘇。
參考資料:廣西民族報網(wǎng)